索引号 | 0000143491161048MB2902112B/2022-00045 | 发布日期 | 2020-12-02 | 有效性 | 发布机构 | 兴平市卫健局 |
按照市委办要求,现将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疫情防控工作
(一)精心组织实施,强化培训和阵地建设。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建立专家组会诊制度。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方式,全市2189名医务人员完成“新冠肺炎”防治知识全员线上培训。发热门诊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的要求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核酸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
(二)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及其他重点人员管控。截至6月30日,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患者6186人。收治确诊病例2人,疑似病例4人,现已全部治愈并解除医学观察。截至7月11日,全市国内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兴返兴人员累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08人,解除207人,目前仅桑镇中心卫生院集中隔离1人。
(三)核酸实验室建设和核酸检测情况。6月23日,兴平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验收达标,正式启用并向社会开放,日检测能力为200人份。截至目前应检尽检人群共检测8290人份,愿检尽检人群共检测130人份,其他人群共检查1456人份,截至阳性报告2例,其余均为阴性。
(四)助力复学复工中高考情况。对全市高中、初中、托幼机构的复学前、企业复产复工疫情防控准备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及指导及培训。完成对我市人大、政协两会、高考考点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
二、脱贫攻坚工作
现有贫困人口8260户,27090人,因病致贫2109户,7110人,25种大病在管患者54人,慢病患者2509户,3331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家,其中政府办医3家,镇办卫生院 14家,规范化村卫生室 219家。
(一)落实“三个措施”,抓整改、见实效。集中排查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慢病签约随访,个性化服务和大病集中救治政策落实,标准化村卫生室“三色”动态管理。对照各级各类检查反馈问题,建立整改台账,逐一销号。围绕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两大重点任务,建立7项长效机制。
(二)推进“三个建设”,提能力、优服务。全面提升市、镇、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市卫健系统在编1204人,在岗乡村医生540名。抽调二级医院106名主治以上医师包抓164个行政村,组建医师团队,为贫困患者方便看病、看得上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聚焦“三个精准”,保施治、减存量。按照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要求,分别建立台账并为每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对符合救治条件54名大病患者建立救治台账、制定诊疗计划和临床路径管理,全市2509户3331名慢病患者均完成第二季度随访工作。
三、其他各项重点工作
(一)医改工作稳步推进。组织第三方专家团队对院长副院长2019年履职情况进行现场考核评估,召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座谈会,积极推进远程会诊系统,现招标程序已完成。截至6月30日,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三统一”药品采购金额约4400万元。6月19日24时起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如期完成2019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工作,组织第三方评估对兴平市人民医院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探索日间养护照料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完成“十三五”卫生健康工作评估。
(二)人口计生工作有序开展。截至6月30日,2020年度共出生3502人,落措550例,死亡2067人,人口出生率为6.79‰,性别比趋于平衡,政策外多孩率控制在2.5‰以内,出生统计准确率达到98‰,人口质量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开展评模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医政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加强。上半年,依法注销医疗机构1家,审批医疗机构2家,备案中医诊所1家。确定9家医疗机构为咸阳市级健康医院示范建设创建单位。成立全市22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标志着我市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申报中医医院骨伤科创建咸阳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确定西城卫生院中医馆为2020年咸阳市级示范中医馆创建单位。开展节假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消防安全集中整治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完成医疗应急救援10余次,出动救护车辆52台次,医务人员200余人次。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活动。
(四)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扎实实施。下拨2019年公卫经费1100万元,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申请兴平市普惠托育中心建设项目,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卫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对能力。申请市人民医院传染病隔离病区建设项目、兴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两个中央投资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已经完成立项手续。开展精神病患者评估复核工作,目前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825人,其中危险性评估3级以上(含3级)132人。
(六)卫生应急和卫生监督工作。疫情期间对各单位的医废规范处置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持续有效打击非法行医,出动卫生监督员230多人次,执法车辆80多台次。同步启动卫健系统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对医院的宣传和救治情况进行检查上报。修订起草印发全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指导基层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七)党建工作、廉政建设工作。组织召开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1次、民主生活会1次,脱贫攻坚巡视考核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7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组建抗疫先锋队、党员先锋岗,志愿者服务队。市人民医院党委南瑞静、岳转妮及11公司医院耿燕等3名荣获“最美兴平人”称号。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6名。年内发展党员8名。深入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处理有关信访件7起,调查核实有关问题线索2期,约谈人员2人。积极配合市巡察组工作和驻文旅局纪检组工作。
(八)爱国卫生工作和双创工作。通过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落实病媒生物防制、普及健康知识等措施,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爱国卫生工作,加强健康细胞示范建设,突出示范引领。围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扎实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强化责任落实,开展创文工作。
(九)统筹做好其他工作。一是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7.66亿,完成招商引资1180万元,策划包装项目1个,策划申报项目6个。兴平市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完成主体建设。二是宣传信息发布501条,其中报刊采纳刊登18篇,其中省级报刊1篇。三是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12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2名。四是上半年全市有49464名老人享受到高龄津贴待遇,合计发放津贴1966.215万元 ,共办理老年优待证1539本。
四、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医卫人才队伍依然短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救治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短板、漏洞和弱项。二是公卫资金和医改资金拨付周期长,影响基层单位项目实施和医改进程。
五、2020年下半年卫生健康工作打算
(一)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公共卫生体系提档升级。继续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控措施,完善重大疫情的防控体制机制,启动阵地建设和能力提升,持续加强公卫项目实施的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公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二)开展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确保“先诊疗后付费”全覆盖,确保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成果,确保大病集中救治不漏一人,要确保慢病患者个性化服务到位,确保整改任务如期清零,确保因病致贫防范机制健全。
(三)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加快远程诊疗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健全市人民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两个允许”,推行医用耗材“零差率”临床使用,构建点面交错、优质高效的市、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服务模式,探索日间养护照料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四)加强医政管理和卫生监督。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健康医院示范建设工作。完善21个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卫生监督执法新机制,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五)加快项目建设和健康细胞建设。加快市中医院中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疑难疾病诊治中心建设项目、市妇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建设项目实施进程。全面完成8类健康细胞创建工作任务,全面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六)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动全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馆的作用,加快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探索公卫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云平台建设。加快研究和论证,编制十四五卫生健康总体规划。持续强化医疗安全生产,继续做好老年服务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地址:槐里路中段
电话:3882235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