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组织机构 市政府组成部门 卫生健康局 规划计划正文
卫生健康局 规划计划 正文

兴平市卫计局2017年工作总结

索引号 0000143491161048MB2902112B/2022-00032 发布日期 2018-03-14 有效性 发布机构 兴平市卫健局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计系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推进“健康兴平”建设为主线,以抓落实为主旋律,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全市卫计工作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一、抓改革,重创新,医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医改领导小组职能,落实市人民医院院长年薪聘用制。企矿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现“零利润”销售。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网采约6500万元,直接让利百姓975万元。完成403种品规的直接挂网药品和妇儿急救药品的二次议价工作,同步执行国家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分别与14家镇办卫生院成立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疗联盟,医疗服务市、镇、村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行。

二、抓服务,重监管,新农合工作健康平稳运行。扎实开展新农合各级定点机构专项整治检查工作,以病历审核、随访核查、随机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持续加大稽查力度,有效遏制各种违规行为。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县、镇、村三级网络建设覆盖率达到100%。2017年,我市参合农民45.0520万人,参合率99.8%,共筹资2.84亿元,合疗补偿2.37亿元,基金使用率83.45%,基金运行平稳。

三、抓管理,促融合,人口计生政策全面落实。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快计划生育工作方式转变,扎实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活动,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2017年全市共出生人口5378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9.13‰、4.6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接近国家正常值。政策外多孩率控制在2.5%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100%。认真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及均等化服务管理试点、社会融合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计生家庭保险落实到位,特殊家庭帮扶项目全面推进。全面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共发放补助1151.3万元。在2017全国生育意愿调查中,我市统计准确率达到100%,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四、抓医疗,重质量,医政管理工作持续加强。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组织完成镇村两级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及改善医疗质量工作,二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覆盖率达到85%,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及病种数达到18个专业、40个病种。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人民医院等级评审主要工作。市人民医院血透室、ICU病房、新手术室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开展全市7家二级医疗机构对全市14家镇办卫生院对口帮扶工作。组织开展打击“医闹侵医”专项行动。成功举办“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及文艺展演活动,奖励“最美护士”38人,优质护理先进病区7个。圆满完成节假日马嵬驿、宏兴码头等景区及政府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医疗救护任务35起,共出动救护车辆146台次,医护人员562人。组织全市义务献血 379人,献血 11370毫升。各卫生院均已完成中医馆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村卫生室的监管及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长效机制,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抓创新,重考核,公卫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以“精、细、严、实”工作要求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每季度对村卫生室公卫补助资金发放情况进行集中检查整治。对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中心管站”一体化管理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加大公卫信息平台的应用及监管力度。创新推行“镇村联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1+1+1”模式,目前已建立签约团队82个,签约人口35.6万余人,签约率65%,重点人群和贫困户签约率均达到100%。进一步加强公卫服务人员培训力度,年内组织大型综合培训2次、专项培训4次、以会代训12次,培训覆盖所有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及村医。2017年,我市建档52.1余万人 ,健康档案建档率90%,电子建档率82%,儿童健康管理率42.96%,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2.3%,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84.5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67.73%,预防接种证建证率100%,乙肝疫苗接种率99.86%。

六、抓脱贫,重攻坚,健康扶贫惠民成效明显。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开通贫困患者就医及特殊用药“绿色通道”,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一站式”即时结算实现全覆盖,全市154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并享受“两升两降一免四保障”政策,确定市人民医院为我市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院,对我市11种大病患者建立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制定个性化方案组织专家进行集中救治。实行“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大整治、大提升”工作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组成“1+1+1”健康扶贫帮扶团队,依托“镇村联动”模式扎实开展贫困人口家庭签约服务并进行定期随访。全面完成16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七、抓监管,重实效,卫计监督执法和卫生应急有力有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打击非法行医取得显著成效,取缔黑诊所6户,罚款15000余元,依法没收药品10箱。医废垃圾规范处置工作不断强化和规范。扎实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员业务督导及考核工作。完成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共处罚15家。完成市政供水、二次供水、自建式供水单位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工作,认真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完成“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方案及“最多跑一次”事项分解清单。对15家医疗单位燃煤锅炉及时予以拆除。全年制定下发各类应急预案5个,切实加强日常防控和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

八、抓预防,重促进,疾控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扎实开展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工作取得新成效,做好免疫规划和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认真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结合各类健教项目及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工作要求大力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共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20余种27万余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2005次,更换健教宣传栏1114期,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474次,合计健康知识讲座受众人数18237(人次),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2185人次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得到提高。全面完成全市1400余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诊断复核工作。

九、抓规范,重落实,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严格执行党建工作督查考核长效机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者上、庸者让、干者容、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的能力不断提高。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要求,形成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一岗双责”管理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卫计委“九不准”,持续加大查办违纪违规案件力度,干部教育管理及“四风”整治常抓常严,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为推进我市卫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纪律保证。

十、抓统筹,重成效,其他卫生工作扎实开展。一是爱卫工作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单位创建工作。组织举办第29个爱卫月宣传活动。扎实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四害”消杀活动及监测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改厕,提高农村厕所普及率。二是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完成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辅助用房及市妇幼保健院续建工程。完成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超额完成2017年招商引资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三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招聘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32名,完成4名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及2016年度振兴计划招聘8名毕业生的工作安置。完成振兴计划助学金3名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四是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智慧医疗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实现用卡就医报销。健康兴平微信公众平台正式运行。五是全面完成议案办理工作。全年及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3件,政协委员提案议案10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政协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更凝结着全市卫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卫计局向关心支持我市卫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座的你们、并通过你们向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卫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成效。二是医务人员业务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基本公卫服务补助资金到位不及时,明显制约项目的精细化实施,在省市考核中失分较多,排名靠后。四是中医发展进度相对滞后,中医医院龙头作用发挥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中医药的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站在新的起点,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