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组织机构 市政府组成部门 统计局 统计信息正文
统计局 统计信息 正文

兴平:砥砺奋进谋发展,勠力同心创辉煌 ——兴平市“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报告

索引号 000014349116104810160240311/2022-00134 发布日期 2022-09-02 有效性 发布机构 兴平市统计局

“十八大”以来,在兴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兴平市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兴平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发展。2020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砥砺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精神及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始终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靶向施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经济运行呈现“恢复有力、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局面,2021年兴平市居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评价“十强县”首位。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八大以来,全市由“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优三产”发展思路转化为“推进工业强市、加快追赶超越、提振创业激情、打造魅力兴平”至2021年“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2012年兴平市生产总值145.2亿元,增速13.5%,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截止2021年生产总值280.95亿元,增速10.6%。十年以来生产总值为2012年的1.93倍,年平均增速8.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4.46:54.46:31.08优化至2021年12.2:48.8:39.0。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经济水平也同步实现新跨越。2012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6603元,2017年就突破“四万元”大关,截止2021年底人均生产总值57162元

二、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特色经济发展强劲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态农业城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完整产业体系。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严守耕地红线,本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战略,稳定粮食耕地面积,保护粮食产能。截止2021粮食播种面积602539亩,产量2267794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05亿元,较2012年增长1.72%。

三、工业提质增效,支柱产业不断壮大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推进工业经济“3+1111”进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总量持续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纺织集团、秦星汽车、长风动力、双汇食品等建成投产,截止202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在库143户,较2012年增加61户。工业总产值530.72亿元,较2012年增长131.5%,年均增长17.9%。工业增加值108.2亿元,是2012年50.8%,年均增长10.6%。以大西安都市圈为依托,深度融入大西安,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推动西企外迁聚集区,做实做强产业聚集,积极打造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纺织“四大工业园区”,全面推动园区承载力提升。2021年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纺织产值分别为156.18亿元、96.37亿元、191.75亿元、17.19亿元。      


四、持续加大招商引资,深入实施创新新驱动

充分发挥紧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优势,以打造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县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和秦创原(兴平)航空航海科技创新产业园,加快实施玖犁科创高端制造产业园等科技创新项目,加速形成“南岸研发、北岸转化”的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一县一策”主导产业精准开展叩门招商,202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占GDP比重1.53%;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户(不含军工),产值662109.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12.5%

五、重点项目逐年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正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新增固定资产项目31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0个。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2021年达到393.3亿元,是2012年的2.75倍,年均增速16.6%。


六、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贸流通日趋兴旺

“十八大”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品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生活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商业网点不断优化,依托海威财富、瑞闽商业街等设施引进人人乐、肯德基、华润万家等连锁企业,普洛斯现代物流、益嘉物流、大秦文明苑等商贸服务业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天猫优品、苏宁易购、京东购物等知名电商平台签约入驻,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贸流通日趋兴旺。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1亿元,截止2021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25亿元,是2012年的3.61倍,年均增长12.2%;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14年突破50户,2018年突破100户,截止2021年末,限额以上在库商贸企业132户,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13%。 


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98元,较2012年的增长54.8%,年均增加1495.2元,年均增长速度9%。十八大以来财政对农民不断增加各种补贴,城乡一体化推动,使得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8437元增至2021年15530元,年均增长速度10.9%。


回顾“十八大、十九大”时期硕果累累,求新思变、奋发进取的兴平书写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国民经济呈现出一个又一个亮点,,为党的二十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依托大关中,服务大西安,实现产城融合智慧新兴平”为总战略,以“智慧+”为路径,构建以智慧+装备制造、智慧+食品加工和智慧+精细化工现代工业为支柱,以智慧+文化旅游、智慧+现代服务业和智慧+现代都市农业为辅助的“3+3”兴平现代智慧产业体系,着力“三融合”打造“三走廊”;以“两带两轴八区”为城市空间格局,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乡、民生、生态、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打造兴平高质量经济强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