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116104810160240311/2022-00136 | 发布日期 | 2022-06-29 | 有效性 | 发布机构 | 兴平市统计局 |
上半年兴平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力抓农业生产,突出区域特色,扩大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推进兴平市农业发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让农民生活环境优美化,经济收入稳定化。上半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17.8亿元,同比增长5.5%。二季度完成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7.7%。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5亿元,可比价增速4.8%,环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一、上半年农业发展情况
1、稳面积提单产确保丰产丰收。
兴平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地”战略,扎实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强力推进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等农业项目,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夏粮种植面积31.1万亩,同比增加了1000多亩。单产334公斤,同比增长0.9%。
今年小麦生产气候方面有利因素:播种时墒情饱。较长时期的底墒充足是小麦生长最显著、最为有利的气象事件,表现为小麦出苗好,大部分田块基本苗足。不利因素:强秋淋天气导致生产难度大,播种延至11月。积温较常年偏低,不利于出苗和幼苗生长,影响冬前分蘖发生,但对部分早播小麦减缓冬前生长,避免旺长有利。二是生产措施方面。采用科技状苗技术培训和推广“一喷三防”等田间管理方法,确保粮食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稳扎稳打。结合遥感测量实测和农技部门点上监测,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夏粮实现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20.8%。提升的重点是产量和价格实现双增。
2、三方面推动蔬菜产量提升。
兴平市蔬菜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线,围绕“三改一提”等核心关键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和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三夏”期间,一是抢抓产业结构调整有利时期,加快设施改造提升、设施新建等工作,提高蔬菜产能;二是集成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模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三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以发展“订单蔬菜”生产,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户加大种植规模。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10.4万亩。产量完成20.9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叶菜类种植面积1.4万亩,完成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15.0%。甘蓝类新增种植面积241亩,产量完成1.4万吨,同比增长46.3%。今年大力推广白肚菌大棚设施种植,集中边片区域在沿渭一带。上半年,食用菌完成产量605吨,同比增长66.3%。上半年蔬菜完成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5.7%。
3、果业高接换优稳产增收。
上半年,兴平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做好整枝修剪清园、灌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控、灾害性天气应对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目前,果业面积10.2万亩,苹果树间伐1.1万亩,高接换优新品种0.1万亩,淘汰苹果老龄果园0.82万亩。上半年果业产量达到0.6万吨。其中桃完成产量0.4万吨,同比增长5.8%;杏完成产量0.02万吨,同比增长4.8%。果业在优胜劣汰结构调整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果业实现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9.4%。
4、畜牧存栏稳定销售价格提升。上半年,兴平市始终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特色现代畜牧业”为目标,紧抓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疫情防控,稳定市场供应,监测各大型企业和规模户经营生产情况,确保畜牧业发展持续向好。上半年,生猪存栏12.8万头,同比持平;生猪出栏累计达到9.8万头,同比增长14.5%。牛存栏0.6万头,同比2.1%。羊存栏1.0万只,同比增长0.7%。据市场调查,上半年畜牧价格逐步回升,特别是生猪价格在4月份触底后很快提升,目前毛猪出售价格每公斤22.6元,比年初每公斤增加了9.8元。猪肉价格每公斤34元,比年初每公斤增加了8.6元。
1-7月份生猪价格情况如图所示:
家禽价格波动不大,但在年初的基础上活鸡的价格每公斤增加了3元,鸡肉价格每公斤增加了0.8元。现将1-7月份家禽价格情况如图所示:
牛羊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截止7月份牛肉价格每公斤76元,和年初基本一致。羊肉价格每公斤74元,和年初相比基本持平。
5、农产品价格提升,农民收入同比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5元,同比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05元,同比增长2.8%。通过市场调查,今年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每公斤3.06元,同比每公斤增加了0.56元,亩收入增加了300元左右,种植业收入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推进了高标准、规模化粮田种植的实施。据畜牧业监测企业调查,畜产品价格二季度逐步回升。通过报表显示,养殖企业出售价格比成本价格每公斤高了1元多。仔猪年初每公斤31元,截止7月底,仔猪每公斤58元,每公斤增加了27元。随着价格的上涨,利润逐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将越来越稳定美好。
二、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
1、农业发展亟待转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加之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亟需改革创新经营形式。
2、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业经营方式比较粗放,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不深,农业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水平较低。
3、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多数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导致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4、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受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和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压力较大。
三、农业发展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种养、市场化营销,实现现代农业引领发展、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带动新业态加速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中是重要部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降低灌溉成本,是当前田间管理的重中之重。其次是加强土地流转、道路交通、流通设施、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保险率。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周期长,效益不高,对于意外总是无能为力。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业保险率是减少农业损失的有效途径。
4、加强信息化流通体系。利用互联网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发、订单生产、仓储加工、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新领域、新业态。加强电商运营机制,规避疫情等不可抗拒因素带来的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