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11610481016023768A/2022-00090 | 发布日期 | 2022-05-02 | 有效性 | 发布机构 | 兴平市发改局 |
各镇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咸政办发〔2022〕15号)要求,扎实做好全市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是关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粮食面积作为党委政府考核内容,产量作为职能部门考核内容,确保粮食生产责任落到实处。2022年咸阳市政府下达我市粮食生产目标任务60.25万亩。各镇办要对标目标任务(详见附件),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尽快将粮食播种面积分季节、分茬口、分作物分解到村、组及具体地块,最大限度挖掘种植潜力,千方百计在面积增量上下功夫,为粮食面积只增不减赢得主动。
二、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夯实粮食丰收基础。田间管理是粮食丰收的重要环节。受去年强秋淋天气影响,全市小麦播期拉长,苗情复杂,夏粮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各镇办要把小麦春季田管作为春季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深入落实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和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实行行政、技术双包抓机制,抢抓小麦生育关键时期,统筹力量,强化保障,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托管服务作用,快速有效推进小麦田间管理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三、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努力提升单产水平
(一)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突出小麦、玉米两大主粮生产,严格工作程序、制度规范和质量标准,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要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理制度,依法依规严格管护,坚决禁止非农占用、非粮生产。要大力实施农机深松整地项目,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土壤改良培肥等关键性技术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二)推广玉米增产技术。要科学总结去年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的经验做法,加大玉米增密度示范方创建,一般大田亩增加300—500株,种植密度达到4200—4500株,辐射带动增密度面积达到玉米种植面积的85%以上。
(三)确保秋粮播种质量。要科学分析小麦播种环节存在的短板弱项,针对小麦耕种机械落后、整地质量差、播种质量不高、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以复合式小麦宽幅播种机械为载体,以去年的成功试点为经验,大力推广“优化品种、土壤深松、宽幅沟播、药剂拌种”技术,全面提高播种质量,提升单产水平要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要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示范引领,广泛宣传小麦宽幅沟播增产效益,提高群众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宽幅沟播技术快速推广。
四、科学防灾减灾救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要加快构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防灾救灾和重大病虫害防控体系,突出小麦条锈病和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紧盯干旱和洪涝灾害防御,及时组织动员群众做好防灾救灾减灾工作,农业农村、气象、应急、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强化沟通会商,建立专家联盟,重点加强干旱、风雹、低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分析研判灾害影响,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严格落实灾情报告制度,做好相关物资储备,灾后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减轻灾害损失。
五、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要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粮食种植面积作为各镇办党委政府的考核内容,产量作为职能部门的考核内容,确保粮食生产责任落到实处,面积、产量保持稳定增加。各镇办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压实责任、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降低农民粮食生产风险。落实市级部门包镇办、技术单位包村组的技术指导服务机制,紧盯关键农时、重点技术和重要环节、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拓展指导方式,通过制作电视广播节目、发放明白纸、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在线培训答疑等有效形式,解决农民技术难题。要切实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及早做好农资调剂调运,畅通农资运输渠道,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安全充足供应。
兴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