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畴事迹展室位于西城街道板桥村。活动广场正中央的雕像是魏野畴烈士,雕像的身后是当时五四运动的浮雕。
魏野畴事迹展室按照时间脉络分为艰苦求学,播火三秦,革命事迹,彪炳史册四个板块。
魏野畴,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西北革命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的宣传活动家,1923年经李大钊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评价“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他还有著作,我读过,写得有水平。”
魏野畴,1898年3月8日出生于陕西兴平板桥乡魏家村一户农家。他幼年丧父,七八岁进私塾念书,先生康玉堂对他很是喜爱。常夸他学习用功。
1913年春,魏野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三秦公学中学班。他刻苦学习,考试常名列前茅。勤奋地学习使他开阔了眼界,越来越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
1915年,他和刘天章、李子洲等同学一起投入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中。
1917年春,魏野畴中学毕业回家,他的母亲为他筹措上京赶考的路费,四处告借,又卖掉了10亩薄田。为了节省路费,他徒步到河南陕州之后,才搭乘火车到达北京。
1917年以高分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录取。
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魏野畴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0年,魏野畴参与创办《秦钟》杂志,宣传新文化。
1921年,魏野畴编写了15万字的《中国近世史》,翻译了《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美国史》。天寒地冻,魏野畴连棉裤也穿不上,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把大学的课程学完了。
1921年夏,魏野畴毕业后在杨松轩的邀请下回到陕西华县教书。在魏野畴的提倡下咸林中学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1923年春,魏野畴应杜斌丞邀请,到榆林任教。
经杜斌丞结识了杨虎城。两人一见如故。至此,魏野畴成为了杨虎城幕僚中的决策人物。
他在榆林的革命活动中,遭受陕北军阀和校内封建的迫害。虽两次被迫离职,但却影响和培养了许多优秀青年,指引他们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刘志丹和谢子长更是后来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23年秋,魏野畴再次到北京,以共进社为阵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24年4月,魏野畴重回陕西,先后在西安第三和第一中学任教。
1925年5月,魏野畴领导了驱逐直系军阀吴新田和反对教育界封建顽固势力的群众运动。因此,魏野畴被誉为“学生司令”。
1924年夏,魏野畴同崔梦博、武止戈一起创建了西安市第一个青年团支部。并发起成立了青年文学社。
1925年秋,魏野畴参与成立了中共西安特别支部。这是在西安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中共组织。
1926年1月,中共西安地委成立,魏野畴任宣传委员。之后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会议期间,魏野畴见到了林伯渠、周恩来、毛泽东等同志。
1926年4月,军阀刘镇华率军围攻西安。魏野畴与杨虎城、李虎臣共同商议抗击刘镇华进攻的军事部署。
1927年1月,驻陕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魏野畴任政治部副部长。
魏野畴利用政治部的名义,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秘密发展党员。使它成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军队。
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成立,魏野畴负责宣传工作。工农革命运动在陕甘地区蓬勃发展。
1927年7月,中共陕甘区委改组为中共陕西省委,魏野畴任军委书记。面对白色恐怖,魏野畴在陕西难以立足,省委同意他去河南杨虎城部开展工作。
杨虎城将军任命魏野畴为军政治部主任,帮助其整顿部队。魏野畴建议全军撤退到皖北进行修整。
魏野畴到来后,成立军委会,建立健全了党的各基层组织。魏野畴对杨虎城做的思想工作,坚定了他与共产党合作的决心。
为了改造第十军,魏野畴成立了革命军第十军青年政治学校,为皖北革命培养了大批武装力量。
1927年12月,中共皖北第二届特别委员会在太和成立,魏野畴负责组织工作,宣传革命理论,发展党的力量。
1928年3月中下旬,皖北特委决定4月下旬或5月上旬,攻打阜阳城,发动阜阳暴动,魏野畴任总指挥。4月8日,由于遭到叛变,阜阳暴动计划泄露,特委果断决定,以火烧敌留守司令部厨房的火光为信号提前起义。4月9日凌晨,因雨大为炽,火光信号未能发出,加上大雨起义部队相互失去联系,攻打阜阳城的计划无法实施。暴动队伍被迫撤离城区。
暴动队伍分两路转移,一路由杜聿德,申明甫率领到达王官集,成立了安徽省第一个革命政权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
另一路由魏野畴率领,到达临泉老集。遭到国民党第十二军的围攻被捕入狱,匪首谈万国多次封官许愿,进行劝降,均遭魏野畴严正拒绝。
1928年4月9日深夜,魏野畴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四九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播下革命火种却在皖北大地上迅速燃烧起来。临泉、太和等地先后爆发了多起大规模的暴动,深远影响皖北地区革命的发展。
魏野畴自大学时代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传播和实践,是我党早期著名的宣传活动家。
他的英雄业绩和高尚品德成为西北和皖北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魏野畴为了中国革命,将一腔热血洒在皖北平原的热土上,他的光辉业绩给西北人民,皖北群众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