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116104810160240311/2022-00131 | 发布日期 | 2022-03-10 | 发布机构 | 兴平市统计局 |
今年以来,兴平市统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打造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重点突出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生产能力;特色蔬菜扩展;果业去除出新,优质果品规模化种植;畜牧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等现代化农业发展。
一、总量实现增值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58.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两大支柱产业分别是:农业完成总产值39.0亿元,同比增长12.5%,占总比重为67.3%;牧业完成总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16.8%,占总比重24.8%。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6.7亿元,可比价增长5.82%;其中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7亿元,可比价增长4.0%。
二、重点产业生产情况
1、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粮食产量稳中有升。2021年兴平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25万亩左右,同比基本保持稳定。全年总产量22.68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小麦30.1万亩,实现产量10.3万吨,同比增长2.7%;玉米28.5亩,实现产量12.2万吨,同比增长2.9%。薯类面积7628亩,产量2219吨,基本集中在沿渭一带,多为土地流转种植;豆类面积155亩,产量28吨。二是耕地质量逐年提升,建立耕地质量网络监测,设农情监测点15个,耕地监测点6个,采集测试土壤样品60个,化验分析项目300项次,落实完成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面积1.4万亩。三是耕地质量保护落实到位,全力做好小麦玉米农情调查及大田生产的监测工作,坚持土壤墒情测报,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021年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5万亩,涉及3镇(街道)的19个行政村,项目建设区域大部分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范围内,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四是农技推广效果明显,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粮食机械化水平,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 五是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早做好技术和物资资金准备,严防严控小麦条锈病和草地贪蛾等重大病虫害,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确保灾害蔓延。
2、蔬菜生产稳定,设施农业增加。2021年兴平市蔬菜播种面积15.3万亩,同比下降1.7%。全年总产量达到46.6万吨,同比增长6.3%。其中增幅最大的就是叶菜类,种植面积1.7万亩,同比增长38.7%。产量4.3万吨,同比增长42.2%。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同比增长7.7%;产量达到10.5万吨,同比增长6.7%。大田蔬菜主要分布在马嵬办和沿渭的汤坊镇,桑镇、丰仪镇、庄头镇和阜寨镇一带。特色蔬菜分布在各个镇办,生产以高效安全为重点。特色蔬菜以大棚为主,重点管理主要是围绕温、光、气、水、肥等蔬菜生长的环境要素,搞好保温、增光、降湿等工作。科学安排茬口衔接,种植“短平快”叶菜类蔬菜品种,缩短上市周期,增加复种指数。
3、果业去除出新,果品优化种植。2021年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0.8万亩,同比下降0.38%。全年总产量17.2万吨,同比增长5.4%。据调查,今年果园淘汰面积较大,淘汰重点是树龄 25 年以上的树木,主要品种是苹果和酥梨。现逐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加猕猴桃和葡萄种植,分别种植1740亩和1622亩,分别增长为14.9%和36.0%。新栽乔树苗立足间伐,摊风透光,养分均衡合理分配。矮化密植园加强田间管理,有计划的逐年去掉两到三个大枝,合理留枝量和负载量。增加树体营养贮备,满足光照吸收。
4、畜牧存栏稳定,效益增幅不一。2021年生猪存栏14.8万头,同比增长9.3%;其中能繁母猪1.5万头,同比增长4.7%。全年出栏16.7万头,同比增长28.4%。家禽存栏170.7万只,同比下降2.0%。其中蛋鸡存栏114.1万只,同比下降2.7%,肉鸡存栏56.6万只,同比下降0.5%。全年出栏162.3万只,同比下降1.8%;蛋鸡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1.1%。牛存栏6704头,同比增长0.3%。其中肉牛存栏3341头,同比增长10.5%;奶牛存栏3363头,同比下降8.0%。羊存栏9567只,同比下降17.2%。据市场监测及企业调查,今年生猪价格一路走低,猪肉从1月份每公斤58元下降到每公斤30元,在9月份时跌到最低,为每公斤22元。毛猪收购价格从每35.2元降到每公斤15.9元,而9月中旬降到每公斤11.2元,肥猪成本价在每公斤16元左右。牛羊肉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分别是每公斤82元和84元。
5、农民收入稳步增加。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推进,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安居乐业,生活质量逐年增加。2021年兴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561元,同比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2198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5530元,同比增长10.96%,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民收入将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也将不断提高,幸福感就会增强。
6、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致富新路。近年来,兴平市采用“党建+”多种形式,稳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加速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21年主动与院校合作,培育提高高素质农民150名,通过特聘技术服务人员13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164名,线对线、点对点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培育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2021年新发家庭农场34家,农民合作社30家。新型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将逐渐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存在问题
1、农民配合度不高。少数群众依靠传统经验,片面追求产量,不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配合度不高。
2、疫情防控有待继续加强。不管是农业种植还是畜牧业发展都脱离不了安全生产。近年来,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是很薄弱,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不容忽视。
四、几点建议
1、继续加强农业科普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新技术示范的投入,提高绿色、高效新技术的覆盖率。
2、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早杜绝,确保安全生产,农民安心。
3、涉农部门间加强协调沟通,职责分配,责任明确,层层落实,为农解忧,帮民致富,建设兴平美好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