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组织机构 市政府组成部门 统计局 数据发布正文
统计局 数据发布 正文

兴平市2021年上半年经济恢复有力

索引号 000014349116104810160240311/2022-00127 发布日期 2021-08-24 发布机构 兴平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省咸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六稳”“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咸阳前列,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恢复有力,质效向好”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生产总值。初步计算上半年生产总值123.69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5.5%,分别高全省、全市5.3、2.8个百分点,居咸阳市第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60.095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55.118亿元,增长11.1%。

(二)农业。夏粮播种面积28.29万亩,粮食总产量9.8万吨。上半年农业总产值14.47亿元,同比增长13.5%。农业增加值9.28亿元,增长6.0%。

(三)规上工业。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224.69亿元,同比增长24.3%;规上工业增加值47.56亿元,按可比计算增长20.8%,分别高全省、全市9.2、4.0个百分点,居咸阳市第5。

(四)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3.86亿元,同比增长17.7%,分别高全省、全市7.7、0.1个百分点,居咸阳市第10。项目投资完成额114.22亿元,增长6.0%;房地产投资完成额19.64亿元,增长227.5%。民间投资78.40亿元,增长29.4%,占投资比重的58.6%。房地产销售面积204251㎡,增长28.6%。

(五)商贸。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1亿元,增长38.5%,分别高全省、全市15.7、5.1个百分点,居咸阳市第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5.95亿元,同比增长58.8%。网络销售额2亿元,同比增长33.9%。

(六)财政、金融。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67.5%。其中税收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97%。公共财政支出17.0亿元,同比增长9.6%。上半年金融市场各项存款余额308.3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58.0亿元,同比增长10.1%。各项贷款余额92.52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8.56亿元,同比增长35.7%。

(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城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1元,增长11.4%,居咸阳市第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5元,增长9.4%,居咸阳市末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1元,增长15.1%,居咸阳市第4。

二、存在问题

(一)项目投资乏力,稳投资动力不足。(1)竣工项目多,上半年在库项目245个,竣工项目144个,占在库项目的58.8%。(2)房地产投资拉动力度大。上半年房地产投资19.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1.7个百分点。(3)亿元以上大项目少,上半年亿元项目71个,较上年同期下降17.4%。(4)高技术产业投资下滑明显。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4.19亿元,同比下降14.4%。

(二)是规上工业“提质增效”动力不足。(1)产能释放不足。上半年规上工业132户,其中停减产企业23户,产能有效释放不足(2)节能降耗压力大。我市202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正增长19.57%,咸阳市倒1,2021年咸阳市考核任务为降低率3%。

(三)第三产业行业发展不均衡。(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咸阳市第四,但行业分布不均。上半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7户,批、零、住、餐户数分别为9、85、5、25户,批发业和住宿业零售额仅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2%,上半年住宿业零售额同比下降43.8%。(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减缓。非营利性服务业涉及9户样本框企业,代表4个行业。上半年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7.49亿元,增长2.5%,较一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14.1%,占比高于批零住餐增加值2.5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抓重点,扩投资。7月固定资产项目262个,其中上半年竣工144个。剩余项目118个。下半年一是加大重大项目储备,持续推动项目建设。通过发改、交通、工信等多部门配合,加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力度,增加固投项目储备。综合全市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方向,将发展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着力谋划和实施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发挥“稳投资”的杠杆作用,为兴平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二)抓生产、提效能。(1)下半年继续狠抓工业生产,特别是针对23户停减产切,深入了解其原因,有的放矢,打通“堵点”,有效释放工业产能。(2)持续紧盯工业财务报表,提高报表质量,提高工业增加值率。(3)持续推动节能减排项目落实。有效促进兴化、台玻等技术改造升级,减少综合能源消耗。

(三)抓三产,促消费。(1)优化消费行业结构,促进消费升级。培育纳新准入库企业前期,扩大筛查面积,有意识向批发业和住宿业倾斜。持续加大统计核查,特别是提供网络销售平台及网络销售服务收入的企业,确保“应统尽统”,促进行业均衡发展。(2)持续提高非营利性服务业的监测水平,提质增效,拉动第三产业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