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组织机构 各镇(街道) 西城街道 村情简介正文
西城街道 村情简介 正文

“十里铁板桥”所在地——高家村

索引号 00001434919610481016023899D/2022-00014 发布日期 2022-02-08 发布机构 兴平市西城街道办事处

(村子简介)高家村,位于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部边陲,东邻板桥村,西与马嵬街道办事处添户村接壤,北倚板桥魏家村,南隔104省道和郭村相连。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人,以高姓、何姓占多数,其中何姓是从汉中洋县迁来。现有耕地750亩。总面积976.

(村名来源)1967年前,高家是板桥村的一个自然村,1967年后,从板桥村脱离,独立成行政村。村庄原来的位置低洼且布局散乱,(原位置在板桥小学西侧)1980年,村委会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将村庄南移搬迁至现在的位置,由原来的1条村街发展成4条整齐美观的街道。

(村民姓氏来源与构成)高家村因高姓人居住而得名。

(行政隶属及演变)高家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归潘冉乡管辖,文革期间,归七里庙人民公社(七里庙人民公社革委会)管辖,文革后期,归属于冉庄乡公社,在1996年,冉庄公社改为冉庄乡,高家村是冉庄乡辖区内一个自然村, 200111月,撤乡建办,高家村一直归西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1969年前高家村由(东侯、西侯、魏家、高家)四个自然村组成,1969年后,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高家村从板桥村划分出去,成为独立的行政村。

历任村支部书记:

何玉山(书记)1964——1985

高兵宜(书记)1985——1986

高建军(书记)1993——1998

赵芳侠(书记)1999——2005

何靖超(书记)2006——2009

高恩选(书记)2010——2014年底

何星浪(书记)2015年至今

历任村委会主任:

朱光明(主任)1968——1972

何俊荣(主任)1980——1986

何永军(主任)1986——1993

彪(主任)1993——2003

何靖超(主任)2004——2009

高佰峰(主任)2010——2014年底

卫(主任)2015年至今

(历史遗迹)高家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相传,村民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中间有菩萨庙,村西南角有娘娘婆庙,村东有无量庙,板桥4个自然村中间有老爷庙。在原村址南边,有一条小河,河上架一石板桥,桥宽6米,长9米,并无奇异之处。明正德年间,却因这座桥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公公刘瑾因想当皇帝蓄谋已久,他千方百计要把皇上骗到兴平来,以待机杀之。一日,他对皇上说:兴平县西有一座十里长的铁板桥,造型别致,天下无双。可皇上看后根本不见铁板桥,觉得上当受骗,就质问刘瑾,刘瑾却强词夺理说:从县城到桥,刚刚十里,桥两边档铁索,咋不是十里铁板桥。从此,十里板桥名闻兴平。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是板桥地区古会,四个自然村会共同举办过会事宜。秦腔大戏连台,锣鼓秧歌起舞,亲朋好友相聚,乡里欢庆热闹。

高家村在婚嫁方面的习俗与关中各地稍有不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娶媳妇时,男方大门前放一个老式织布机的部件盛子。将此盛子用红布包裹,五色线缠绕,线中捆绑一个铜镜。新娘娶回家后,由伴娘拿着盛子放在新房里。其意为此次婚姻得到了皇帝批准,下了圣旨;铜镜表示这个婚姻是光明正大的,红布表示吉利。尽管时代日新月异,娶媳妇早已不用牛马车,但这个盛子却一直在高家村使用着。

丧葬方面的习俗与关中各地基本相同。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要举行丧葬仪式,进行乐奏九章,给孝顺逝者的儿女们披红。出殡当天,逝者的生前好友为表示送别之情,会拿一对大蜡烛挡住送葬队伍,进行祭奠,待祭奠完毕,送葬队伍才能缓缓前行。这种路祭方式往往在送葬过程中会发生多次。

改革开放后,高家村坚持发展富民,产业强村的战略 。村上依托紧邻城区的优势,引导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蔬菜种植、工商经营、劳务经济为主导的三大产业格局。

(名人简介)其它知名人士有:

何玉印,男,(1922——1963),自幼聪慧好学,谦逊礼让。曾就读于黄埔军校西安分校,毕业后赴抗日前线,英勇善战,身负重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宝鸡峡水利部门工作。

晁海,男,1955年生,1977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2年毕业留校至今,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香港、内地举办12次个展,作品《阳春三月》在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奖等。并参加国内外多种重要画展,有19件作品已被多家美术馆等荣誉收藏,并被评论界视为当代中国水墨画中最具有研究价值和学术品位的代表人物。

(经济发展)同时,建筑业、餐饮业也正在崛起,目前全村蔬菜面积达600亩,发展工业企业4户,商贸流通企业40余户,外出打工100余人。

(社会事业)高家村投资3万元对村委会进行整修,引导村民积极实施" 五改、五有、五化。在村内栽植柿子树630棵,女贞、万寿菊等苗木820棵,基本实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秋季有果。还建起了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文化阅览室、计生服务室、民情恳谈室和警务室,警铃入户率达100%。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秧歌队、锣鼓队,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村容村貌)随着村民们日渐富裕,历届领导班子因地制宜,积极准确的编制村庄发展规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兴平各村建设之中傲立潮头,多年来他们依托紧邻城区的优势,引导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已形成了以蔬菜种植、工商经营、劳务经济为主导的三大产业格局。

高家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科学指导、规划立村,聘请专家设计了《高家村沿104省道街景改造建设规划》。坚持以民为本,和谐兴村的理念,筹资200余万元,对4条村内街道和村主干路进行了硬化。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对厕所全部进行了的改造。农村改厕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双瓷漏斗厕所改造30户。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度,全村农民参保率达100%2007年对25人进行合作医疗救助,群众的大病医疗得到了有效保障。近年来无一起刑事案件发生,形成了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型公民的新格局,广大群众正朝着和谐、民主、文明的新农村目标奋勇前进。2010年,高家村先后被咸阳市、兴平市命名为小康示范村治安模范村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中也涌现出一批致富能手,他们是:高建国、侯秋芳夫妇,他们从开始的向阳商店到水泥制板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走过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现在他们又办起了塑料编织厂,安排村中剩余劳动力100多名。何田田、何科社,各自成立建筑队,承接多项大型工程;晁选选,经销建材,生意红火,收入不菲。

(今后发展规划及目标)高家村坚持科学指导,规划立村。聘请专家设计了《高家街景改造建设规划》、《高家村五改、五有、无化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工作思路和实施步骤,坚持强化管理不松手、健全机制不松手,是全村的工作始终保持了规范有序的发展态势。坚持发展富民,产业强村。村上依托紧邻城区的优势,引导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已形成了以蔬菜种植、工商经营、劳务经济为主导的三大产业格局。广大群众正朝着和谐、民主、文明的新农村的目标昂首阔步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