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组织机构 各镇(街道) 南位镇 村情简介正文
南位镇 村情简介 正文

北韩村

索引号 00001434911610100016023864R/2023-00033 发布日期 2023-03-01 发布机构 兴平市南位镇人民政府

                               北韩村

  北韩村,位于南位镇西北,西邻南市镇余村,东倚固显村,北与店张街道办事处陈阡村接壤,南和南韩村连畔,村由(北韩村、北韩寨子)两个自然村组成,辖4个村民小组,285户,1134人,村民以张、王、刘、冯姓居多。土地1905亩。该村以养殖业、粮食种植、果业生产业为主导产业。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00元。

   北韩村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其历史沿革可追溯到明代。据兴平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实行“移民屯田”,当时山西南部因受灾害较小,人口稠密,加之外地难民于战乱期间流落于山西较多,明朝政府在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设移民局,于洪武二、九、二十二年及永乐年间多次移民,当时移入陕西关中人口较多。兴平县当今农村老户,考其宗大多是从山西大槐树下移来的。当时也有一部分移民来到北韩村这里,但见原野空旷,杂草丛生。建村初期,由于天气比较寒冷,而村子又在南韩之北,故称北寒村。因为寒、韩同音,时间久了,便谐音为北韩村。

   据村中老人回忆,村北原有一庙,称三司庙或三清庙,1953年被拆毁,在拆毁佛像时,从佛像肚子里发现历书一本,上面明确记载,三司庙建于明万历三年。在历史的更迭、时代变迁中,北韩村和县境其它村落一样,历经了历朝历代的起始兴衰,天灾人祸。先后经受了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二月十二日的华州大地震,烈度11度。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兴平大旱,和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关中“年馑”特大旱灾,当时本县灾民13万有余,占全县总人口的73.7%,饿死者有3万,逃荒异乡者甚多。北韩村在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关中“年馑”之后,全村人口锐减,仅余400多人。

   解放后,北韩村同县域其它村庄一样,历经了土改,拉牛建社,农业合作化,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兴修水利,一平三端,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包产到户,直至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56年合作化时,南市镇的余村、杨村、申都村、北韩村合并为三韩余杨生产大队,1961年分队时,建南位乡北韩生产大队,1968年,文化革命中,更名为南位公社北韩生产大队,1980年更名为北韩村。

村民以张姓为主,有个别人姓王、刘、南。其中张氏是山西大槐树移居而来,其余姓氏来源不详。

行政隶属演变:1961年以前北韩村与余村、阳村、申都村合称为三韩乡余阳大队。1961年北韩村称为北韩大队归南位乡人民政府管辖,1973年北韩大队撤销大队称谓,更名为北韩村。

自1949年以来历任村党支部书记

张旭义    张忠东   王润东    王春庭

历任村主任或大队长

    张振亚(大队长)   王一民    张成民 

张忠东     张长安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张典(书记)2015年---至今

王广军(村主任)2015年---至今

    据村中老人讲:村中原有一尊大铁钟,高约一米,直径80公分,上面刻着村人的姓名,此钟已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另村北原有一庙,称三司庙或三清庙,修建年代不详,该庙在文革时期“破四旧”被拆除,所拆材料用于建校。现庙于1995年由村民自发在原址重新修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为古会,盛况空前。

民风淳朴,民俗同市域其它自然村一样大同小异。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生发着光辉夺目的社会文明。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尤其是居于关中腹地土北韩村,在婚嫁丧葬的礼仪活动,年节庆贺,寿诞生子等方面,独具特色。 

过年:即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据史书记载,始于商代。故事传说为:在冬末春初的“立春”日前后,有一个叫作“年”的怪兽,专门袭击人群 ,残害牲畜。祖先中有人主张,大家围在一起点上篝火,敲响乐器,放鞭炮,用红颜色围在周边,把年怪吓跑了。以后每到这天,大家欢庆胜利,约定俗成,从此就叫作“年”了。

为了过好这个节日,前一个月内村人就忙了起来。俗语上说“腊月穷汉快似马”,可见其为筹办过节的辛苦。小孩也望眼欲穿盼着这一天能穿新衣,吃哨面。南方人都有大人望插秧,小孩望过年的谚语,北方就更为隆重了。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但张、王、李、赵是腊月二十四日。传说是张奎、李兰英夫妇守渑池关的殉难日,后来被姜子牙封为灶君,专管人间烟火、饮食。这天晚上,将去年贴的灶神图像取下来,点上腊烛香火,摆放几盘灶糖坨坨馍,灶糖是用小米熬制加麦芽糖的白硬棒糖,吃着有点粘牙。其意是让灶神夫妇吃上几口,粘着嘴巴,见玉帝后少说些人间是非。坨坨馍作为干粮,上路吃,祭灶一过,家里才能打扫清除,刷墙拆洗。除夕晚上又贴上新灶君,两边对联多写成“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万户陈糖送,千家化马迎”。

腊月二十六日到除夕,家家蒸馍,尤其是花礼馍,内外两卷,形似云锦,前低后高,用梳子在上边扎几道花纹,极为别致。还有献帖馍,给外甥送的包子,回亲戚家用的小馍。蒸几锅,够一个月吃。蒸馍这天,一般人是不串门子的,偶尔来人,主人会立刻让你尝吃年馍,说客套话。如果你走后,馍蒸的气不顺当,有夹生,发不起,馍颜色不正,则往灶膛内放一把火盐,吱啦一响,就没事了,意在驱赶了邪气,蒸过馍后,再炒哨子,熬冻肉,等待着过节。

除夕,即腊月三十日,下午各家给大门两边贴对联,门上贴福、门神在家中。摆桌子,供祖先轴画,叫祖容,上边有世代逝去的祖先牌位。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守岁”,又叫“团年”。 外边工作的人都要回来,夜里十二点正,燃放烟花爆竹,叫“接神”,看谁家炮声早。初一早晨,天不亮就吃饭,一般多是哨子挂面,近年又有饺子。俗话说,能穷一年,不穷一天。吃过饭后,换衣服,去同族长辈家中拜年,给小孩发压岁钱,给祖容上香奉祀。过去的祭器,是很讲究的,香炉、腊架,多为铜制,非常精巧,桌边有腊染圆桌布,图案美丽,桌上高蜡高照,香火缭绕,庄重肃穆。

北韩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从走出的知名人士有:

张四望,男,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师级干部。

张孝先,男,1958年被省政府评为农业先进生产者。

解放前,北韩村是一个只有九十户人家的小村,基本上以农业耕种为主,经济非常滞后,村里没有地主,只有上中农,中农,大部分为贫农。解放初期,农村实行土改,拉牛建社,新兴手工业,有纺线,织布,铸钠,小货郎等。

改革开放以来,北韩村在保证粮食面积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推广果树种植新技术,苹果、桃等果品为支柱产业格局明显,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100亩,村中所产苹果已远销全国各地,很受外地客商青睐。由于北韩村苹果整体质量高,村风正环境好,村民讲信用,所以,每到苹果采摘季节,果农足不出户,客商就会纷至沓来。仅此一项年户均收入3—5万元,最高每户年收入突破10万,全村累计350万元,农民增收1000多元,几乎占全村人均收入的一半。另外,村委会积极组织年轻人远赴沿海城市打工,并大力发展养殖业,2014年,人均收入9600元。1999年被兴平市政府评为小康村。

近年来,北韩村委会一班人,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各项考核指标位居镇(县)村级单位考核前列。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村委会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县建设部门的层层把关,严格审批,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村内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村民家中通电达到100%,移动、固定电话用户率达60%。先后投资10多万元用于整理村里环境。刷新墙面260平方米,硬化、绿化街道6条共12000平方米,修建休闲、文化娱乐广场300平方米,配备了篮球架、低双杠等健身器材及休闲。满足了群众休闲文化生活需要。

   神文明建设健康开展。村两委班子健全,民主管理逐年提高。全村定期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建设和谐社会。全村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尊老爱幼风尚盛行。先后自发成立了两支女子舞蹈队,晚上为村庄带来一片欢歌笑语,健康向上的快乐气氛。

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对宣传栏进行更新,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让全体老百姓监督工作进展,真正实现了透明办公,使北韩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文明村。  

在北韩人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中,涌现了致富带头人,村主任张长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张长安, 1953年生,初中学历,曾经是村里有名的养猪大户,苹果种植的专业能手。张长安曾任兴平市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咸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他连续二十年担任村主任。村委会班子在他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村内全通水泥路,村容村貌整洁,群众安居乐业。

为方便村民就医,2009年村上成立村级200多个平方的卫生室,解决了村民行医难的问题。村上还鼓励村民组织了秧歌队、锣鼓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北韩村委会一班人,在村主任张长安的带领下,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各项考核指标位居镇(县)村级单位考核前茅,多次受到上级表扬。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该村经过县建设部门的层层把关,严格审批,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村内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通电达到100%,移动、固定电话用户率达60%,多年来先后投资十多万元用于整理村里环境。刷新墙面260平方米,硬化、绿化街道6条2000米,修建休闲、文化娱乐广场300平方米,配备了篮球架、低双杠等健身器材及休闲石椅10副,满足了群众休闲文化生活需要。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开展。村两委班子健全,民主管理逐年提高。全村定期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建设和谐社会。全村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尊老爱幼风尚盛行。村两委除了开展日常的工作外,积极加强村风文明建设,先后自发成立了两支女子舞蹈队,晚上为静谧的村庄带来一片欢歌笑语,健康向上的快乐气氛。三是村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对宣传栏进行更新,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让全体老百姓监督我们的工作进展,真正的实现了透明办公。使北韩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文明村。

   北韩村人畜饮水项目,解决人们吃水难的问题,为村民吃水提供便利。绿化村庄2公里,使文明村更实至名归。在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杂果林1600亩,形成小型规模性种植,为村民果品的销售提供便利。建成文化娱乐广场,使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2017年4月。南位辖区,改由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代管。北韩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农村建设工作又进入了新一轮热潮。

此时,年富力强的张典、王广军同志分别担任南北韩村党支部书记和北韩村村委会主任。两位同志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带领村两委会一班人,在缺资金、缺技术的不利条件下,仅仅依靠国家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及秦汉新城领导的全力支持,发动全体村民集思广益,迎难而上。

张典同志更是天天跑泡在施工现场,协调工程队与村民,不计报酬,风雨无阻。

王广军同志紧紧依靠广大村民。带领工作组不辞辛苦,不分昼夜,完美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有力地促进了北韩村干群关系的融洽。

2018年7月,北韩村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厕所改造,旱厕改水测240户。

2018年11月,对全村饮水工程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造。新建供水站一座,净化设备、增压设备一应俱全,全体村民终于饮上了干净、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2018年11月,全村污水管网工程开工,全村四个村民小组。285户村民。全部接入管网工程。到2019年10月工程结束,北韩村污水实现管网化流通,污水横流,蚊蝇纷飞,将彻底成为历史。

旱厕改造,饮水安全。污水入网三大工程,为北韩村人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北韩新农村建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020年6月。村两委会在张典、王广军同志的带领下。针对我村农村电网设施老化。供电网频繁出事故等重要问题,联系国电公司进行大范围、高质量的改造,裸线换胶线,增加400千瓦的变压器3台。彻底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历时一个月,农网改造工程全面、优质完成。

2020年10月,我村一组与南市镇余村道路改造工程完工,500米长 5米宽的高质量水泥道路已打通,并完善道路标识及相关设施。

期间,2020年4月,村委会广场公厕改造也已完成。

北韩村二组、通往店长街道办事处、陈仟村以及陈中村的道路美化工程也完工。道边300余棵国槐长势良好。

立足北韩村的现状。展望北韩村的未来。在张典、王广军同志的带领下,村两委会经过充分协商,听取了广大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国家农村及农业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了新的北韩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新蓝图、新规划。

2020年10月。到2021年的4月。由村两委会牵头、秦汉新城管委会、农业农村局、南位镇党委、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的大成合鑫禽业有限公司落户北韩村。

这是我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我村经济新动能驱动的大胆创新。

占地约150亩,投资近亿元的大成禽业有限公司,是以种鸡、孵化、繁育、生产、销售为主的大型集团公司。村委会一班人在前期认真听取了群众意见,咨询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在充分保障广大村民利益的前提下,与领导多方沟通,与公司全面协调。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的推进中。

由于我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共谋发展,村风、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在,走进北韩村的街道干净整洁,路灯明亮,绿化美化,交通安全,民风淳朴热情。2020年的11月,被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四家单位评为‘文明交通示范村’。

北韩村自古有良好的村风、民风。源自北韩村村民对教育的重视。连年来,年轻一代学历不断提高。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占本村往届应届生比例不断提高。其中如张俊卫、张立、张亮、张猛、王雨露等,外国语、物理学、法学、工学电子、博士生人才在祖国各地,为国家发展起到了栋梁作用。

江山代有人才出,北韩村在外人士。也在各个行业,为北韩村的繁荣发展,积极奔走。不论在外就职、经商、创业,只要一声呼唤,他们便积极行动。捐资出力、引进、提供外围支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