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

2022年《人大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0014349116104810160239447/2022-01373 发布日期 2022-03-28 发布机构 兴平市

兴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工 作 报 告

(2022年3月18日在兴平市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兴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 敏

各位代表:    

我受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兴平攻坚克难、追赶超越、圆梦小康的五年,也是全市人大工作勠力同心、奋楫前行、勇于创新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焦发展主题、突出法治主线、践行民生主旨,依法履职、主动作为,为谱写兴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共召开常委会会议43次、主任会议68次,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72项,开展专题询问4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 胸怀“国之大者”,强化思想引领,党的领导更加自觉坚定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在践行“两个维护”中把牢人大政治方向。                          

一是坚持党对人大工作全面领导。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开展专题研讨16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每年向市委报告履职情况2次,及时请示报告人大工作中的重要事项50多件次,维护了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市委把人大工作纳入总体布局,出台《中共兴平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实施意见》等3个文件,提拔交流9名机关干部,增强了人大工作活力。

二是认真履行党组政治领导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压深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完善党组议事规则、提醒谈话等5项制度,常委会党组定期听取各委室工作汇报,为人大各项工作把关定向。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落实。开展缅怀先烈、党性体检等主题活动36次,党组成员带头讲党课30多次,机关党支部3次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三是坚决落实市委各项工作要求。常委会班子成员经常深入一线督促检查生态环境整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定期参与信访接待,积极协调解决存在问题。面对严峻的疫情冲击,常委会两次发出倡议书,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疫情防控,班子成员深入一线持续督查,机关干部坚守在10个疫情防控值勤点连续作战,以人大担当传递战疫力量、守护百姓安康。

二、紧盯重点领域,强化工作监督,助推发展更加精准有效

五年来,我们围绕中心、立足大局,坚持依法、正确、有效监督,着力打好监督“组合拳”,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助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运用“调研、审议、询问”联动模式,连续三年跟踪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听取审议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小微企业孵化培育、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报告,组织百名代表集中视察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情况8次,召开政府、企业和金融部门负责人座谈会6次,为实体经济提速发展把脉支招。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加强对行政、事业、企业国有资产及国有自然资源的监督,提升国有资产运行质效。对“十三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编制调研,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对计划运行、财政预决算和收支审计情况加强监督,力促计划有效实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兴平创新财政绩效管理机制受到国务院、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连续四年8次调研视察脱贫攻坚工作、5次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对“八办三组”进行专题询问,推动惠民政策全面落实,7978户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监督重点,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区三带十园”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和优美小镇建设开展调研视察,听取审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三变改革、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及乡村振兴等工作情况报告,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推动我市成功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兴平“三农”发展底蕴更加深厚。

三是助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听取审议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耕地保护、渭河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专题调研视察,督促拆除燃煤锅炉、关停不达标砖瓦窑、取缔散乱污小企业,全市环境更加净美;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持续强化对环保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四是助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围绕学有所教,听取审议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情况报告,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公办幼儿园建设专题视察,市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电务处、实验小学和一批城乡幼儿园相继投入使用,学生入学更加便利。围绕病有所医,加强对公卫服务项目建设、公卫应急管理能力、医疗保健和医保合疗运行管理的监督,市政府加快健康兴平建设,稳步推动新医保系统平台上线运行,公卫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围绕文体旅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听取审议全民运动健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督促市政府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兴平成功创建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多次荣获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三、坚持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市,法治建设更加全面深入

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市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执法检查更深更严。充分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执法检查与专题询问相结合、全面整改与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对文物保护法、水法等9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有关方面履行法定职责。开展禁毒法执法检查,推动兴平退出全省“毒品重点整治县区”行列;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督促政府出台《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专题询问道路交通安全法落实情况,力促市政府厘清各部门职责,重拳治理超限超载顽疾。配合上级人大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农产品安全质量法等20多部法律进行执法检查,阜寨司法所和陕西航空电气有限公司被咸阳人大确立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咸阳市城区养犬条例》等多项立法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13条。

二是司法监督更准更细。围绕依法治市目标,听取审议“七五”普法决议落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八五”普法规划编制情况报告,为法治兴平建设定策护航。专题调研市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案件执行、诉源治理工作,听取审议市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和落实公益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专项工作报告,促进“两院”有效开展工作。

三是行政执法监督更精更实。着眼社会治理难点,听取审议治安防控、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防范打击虚假信息等工作报告,同步跟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聚焦新理念下的城市治理,专题询问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力促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文明。对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物业管理、便民服务等工作进行监督,提出11条意见建议,推动市政府提升莽山公园设施、改造背街小巷、规范设置便民摊点、增设城区停车位,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听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审查备案规范性文件16件,维护了法制统一。完善信访案件受理、转办、督办程序,依法办理来信来访216件,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 聚焦大事要事,服务中心大局,人大担当更加务实有为

五年来,我们坚持议大事、抓要事,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不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发展。

一是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公益诉讼、诉源治理等工作依法作出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进一步强化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推进诉源治理等4个决定,就批准预决算、计划预算调整作出决议16个,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综合运用视察调研、听取专项报告等形式,加强对决定决议落实情况的监督,维护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规范行使干部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严格“任前法律考试、供职发言、投票表决、颁发任命书、向宪法宣誓”等环节,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65人、任命人民陪审员76人、接受辞职47人,举行向宪法宣誓仪式35次,增强了任命人员的宪法意识和公仆意识。听取审议9名“一府两院”副职领导和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履职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督促依法履职、尽责为民。

三是创新开展民生实事票决。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建立“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负责、代表票决、群众参与”工作机制,有序实现镇、街道全覆盖,推动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动实践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实施两年来,市级票决出的60件民生实事项目,充分体现了民意、汇集了民智,做到了民心所向,实现了政府决策与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对接、高度融合。2021年8月,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交流会在兴平召开,《民声报》《法治与社会》对我市票决制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五、突出主体地位,发挥代表作用,代表履职更加贴近民意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代表履职更加接地气、顺民意。 

一是加强培训联系,引领代表履职。采取集中办班、会议培训、外出培训等方式,对代表进行政治思想和履职培训995人次,实现了培训全覆盖。落实“双联系”制度,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联系。规范44个代表联络站,建立代表履职档案,设立“代表接待日”,引导代表主动联系选民,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创新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活动,被省人大“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采访团专题报道。

二是搭建活动平台,推动代表履职。以“三学三比”、人大代表基层行活动为载体,组织代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组织代表参加视察调研1280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210人次,参加“一府一委两院”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和会议92次,选派28名优秀代表担任政风行风监督员,扩大了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捐款捐物218万元,践行了使命担当,展现了出彩形象。

三是增强督办效果,激励代表履职。不断强化代表建议

“网上公开督办、考核督办、对口督办、滚动督办”机制,定期检查办理工作,听取审议办理工作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在咸阳人大系统得到交流推广。五年来,共督办代表建议384件,办理质量显著提升,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严格程序纪律,圆满完成代表换届。认真贯彻中、省、咸关于市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科学部署,精心组织,规范操作,依法有序选举产生新一届市人大代表249名、镇人大代表567名,代表结构和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干部作风更加严实过硬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学习强素质、以制度促规范、以作风提效能,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履职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固本培元添动力。创新开展“学法律、学业务、提本领”主题活动,坚持每周一集中学习雷打不动,委室主任轮流讲课12次,机关学习蔚然成风。举办宪法、监督法专题培训,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到浙江、深圳、镇坪等地学习,分批次参加全国、省、咸人大组织的履职培训,增添了履职动力。

二是建章立制促规范。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中心建成投用,初步实现预算执行全过程监督。修订完善19项常委会工作制度和5项机关管理制度,提升了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和街道人大的领导,坚持邀请基层人大负责人列席常委会会议,出台加强和规范镇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镇人大每年开好两次人代会,全市人大工作“一盘棋”效应更加突显。

三是驰而不息转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深入开展“以案促改”、违规收送礼金等专项整顿活动,持续强化法律意识、规矩意识和廉洁意识。认真整改省委巡视、市委巡察交办问题,切实改进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方式。机关干部定点帮扶贫困户,助力如期实现脱贫,1名帮扶干部被授予“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是多方联动聚合力。举办“致敬国学经典·共沐书香文化”经典诵读、“强学习、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演讲赛和机关运动会,党员干部精气神得到明显提振。编辑《市十八届人大代表风采录》,展示优秀代表履职风采。累计在《民声报》《法治与社会》等报刊杂志和网站发表稿件280余篇,5篇通讯在省、咸人大新闻奖评选中获奖,连续四年被省人大评为报刊网微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辽宁、浙江、四川等40多家省内外市、县、区人大来兴考察学习,兴平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是全体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果,是“一府一委两院”密切配合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向长期关心和支持人大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各位代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工作体会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勠力同心,五年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障,更是我们做好人大工作的信心所在。五年来,我们始终将人大工作置于市委的坚强领导之下,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重点工作服从安排、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加强监督,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履职有机统一。实践证明,只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就一定能推动人大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履职为民不走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监督,让发展成果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加充实。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人民至上、履职为民,人大工作就一定能焕发出蓬勃生机与强大活力。

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不松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人大工作的职责所在。五年来,我们坚持做到市委决策部署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那里,市委工作重心指向哪里、人大监督就推进到那里。实践证明,只要围绕大局找准履职切入点,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大工作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卓有成效。

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止步。创新是一切工作的活力之源。五年来,我们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代表述职评议和代表建议滚动办理等创新成果。实践证明,只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大工作就一定能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

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治市不偏离。人大及其常委会处在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负有重大职责。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意识,严格依法履职行权,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实践证明,只要言必讲法、行必依法,就一定能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监督工作实效仍需进一步增强,代表工作还需进一步创新,市镇两级人大规范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克服。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2022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部署,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为奋力谱写兴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2022年,我们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大“四个机关”定位,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党的领导,努力打造让党放心的政治机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向市委请示报告人大工作,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确保人大工作与市委决策扣得更紧、同发展大局贴得更近、和人民期盼靠得更实。

二、增强监督实效,努力打造依法履职的权力机关

一要紧跟市委步伐推动落实。听取审议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报告,专题询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举办预算联网监督培训,强化预算联网监督管理;听取审议计划、预算、决算、审计等专项报告,提高经济运行和预算执行质量;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调研,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检查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为乡村振兴加油鼓劲;组织百名人大代表集中视察重大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二要紧贴群众期盼关注民生。调研视察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普惠;听取审议“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力促传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督促提高应对突出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听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紧盯《政府工作报告》承诺事项和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开展调研视察、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跟踪检查落实情况,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更加贴近群众期盼。

三要紧扣效能治理主动作为。专题调研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工作,听取审议城市规划区管理情况工作报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调研视察“八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批准“八五”普法规划决议,提升普法工作水平;听取监委会整治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工作报告,促进监察工作有效开展;审议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报告,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对政府组成部门开展工作评议,跟踪检查任后干部履职情况,促其依法履职;做好备案审查和信访工作,有效维护法制统一和社会稳定。

三、厚植为民情怀,努力打造紧密联系群众的代表机关

一要提高履职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新一届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以及履职能力培训,提高新任代表履职能力,切实践行好“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要搭建履职平台。在常委会机关设立代表联络总站,在镇(街道)设立代表中心联络站,在村、社区、企业等关键点设立代表联络站,推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行;持续开展好代表述职评议、接待选民活动,增强代表履职意识;有计划组织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提高代表参与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工作的覆盖面,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三要加大督办力度。持续深化“常委会领导牵头、代工委协调联系、各委室对口督办和滚动督办”代表建议工作机制,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报告,强化办理工作考核,全面公开办理结果,使代表提出的建议事事有回应,群众期待的急事难事件件有着落。

四、崇尚进取精神,努力打造守正创新的工作机关

一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能力担当。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七种能力”“八种本领”要求,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轮流授课,定期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进行党性体检、接受警示教育,推动人大队伍“更专更精”。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健全完善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和机关工作制度,促进工作开展更加高效、管理效率全面提升。强化对镇人大主席团的指导和街道人大工委的领导,支持镇街道人大规范建设,完善镇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街道会商制,持续巩固全市人大工作凝心聚力、协同高效的良好局面。

三要加强作风建设,展现良好形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坚持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密切常委会与人民群众联系,推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肃纪律规矩,打造过硬队伍,以良好作风展现人大新形象。加大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力度,继续做好人大宣传工作,讲好人大故事,传递人大声音。

各位代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初心、接续奋斗,不断推动人大工作再续华章,为让兴平人民过上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