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3-00748 | 发布日期 | 2023-07-01 | 发布机构 | 兴平市人民政府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不仅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在兴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又开始了,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兴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敏同志,就当下教育领域几个群众较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给大家作以解答。
【主持人】王局长,现在已经是6月份了,很快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招生入学工作了。请问,兴平市2023年义务段学校招生政策是什么?
【王 敏】近年来,我们始终严格遵照国家、省、咸各级主管部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文件要求,不断规范义务教育招生行为,始终秉持“划片招生,免试、就近、登记入学”原则,实行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切实促进教育公平,有效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主持人】今年的义务段学校招生政策在具体细节方面与往年相比有没有新变化?
【王 敏】与往年相比,政策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细节方面,放宽了近几年来对东、西城城郊农村不允许跨区的限定;取消了对跨区类自有房产入住满一年的限定;取消了户籍在片区内落户满一年的限定;因有新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所以部分城区学校的学区会有一些调整。
【主持人】如何保证招生政策执行过程的公开、公正、透明呢?
【王 敏】为了进一步促进招生政策执行到位,确保公开、公正、透明,杜绝违规现象,我们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招生入学政策人人知晓,适龄儿童家长应知尽知。6月底,我局将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兴平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向社会公布《兴平市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其中包括各公办学校学区范围、入学资格条件及家长须提供的证明材料清单。具体情况,大家可以随时查询。随后,我们还将集中组织各学校以展板、海报的形式在学校大门口、学区内各社区、广场、小区门口等醒目位置,公布本校新生入学政策和登记须知、学区划分图和咨询电话等内容。同时,以上信息,我们还将在兴平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希望大家随时关注。
其次,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督导、监察力度,确保招生工作风清气正。市教育局将组织基教科、监察室、职成科等相关科室成立联合招生整治小组,加大招生监管力度,开展招生工作专项整治督查,严厉查处招生虚假宣传、欺骗误导家长、争抢生源、提前掐尖招生、炒作“状元”升学率等违规行为。
三是加大招生处罚问责力度。为了确保2023年中小学招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教育局将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纳入教育系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严格执纪问责,从严查处招生工作中违规违纪行为。我们已经设立举报和咨询电话029-38810156、38822445,随时受理群众的投诉和咨询。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扰乱招生秩序的人和事,坚持“零容忍”,坚决从严、从重、从快,严肃处理。
【主持人】王局长,针对城区义务段学校学位紧张这一现实问题,咱们市教育局都采取了哪些解决举措?
【王 敏】城区学位紧张,是很多历史原因和时代转型发展等综合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统筹推进中小学规划建设,聚力新增学位。按照《兴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2020-2025年》,我们积极对接规划建设部门,不断加速旧校园改扩建和新校建设工作,全力提升学位供给。这方面,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目前,正在建设的药市小学扩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验二小、车站幼儿园等投入使用将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4770个(其中中小学学位3960个,幼儿园学位810个),将有效缓解城区义务段学位紧张现状。
二是重视农村学校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潮。城区学位不足,根源在于城乡发展不均,农村学生的大量流入。因此,我们将以乡村两类学校(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为契机,在硬件、软件、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全力促进全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从而减轻城区学位压力。
三是不断壮大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教学力量,拓宽城区学校教育资源辐射面。重点对城区周边学校进行扩容提质;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政策引导等措施,把城区优质师资力量辐射到乡村学校,带动乡村教育蓬勃发展。
【主持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明确提出了“三个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三个课堂”?咱们又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王 敏】“三个课堂”,顾名思义是三种形式的课堂,即:“第一课堂”为传统的教室上课,突出知识传授,提高教学质量;“第二课堂”是除“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校内资源,通过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等场所,突出能力养成,提升综合素养;“第三课堂”是指走出校门以外的社会实践学习锻炼场所,主要以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服务设施和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为活动载体的课堂,突出人格塑造,提升品格修养。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不仅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更是打破学生年龄、班级界限,建立师生全学段、全领域学习共同体,在学生的理解记忆、拓展应用和再现实践中,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效衔接,促进了学生发展螺旋式上升。
目前,我们在“第一课堂”方面,重点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引导每位教师自觉投入教研教改,上好每一节课,打造精品课程。在“第二课堂”方面,我们通过功能部室、室外活动场所多样化建设,打造一批精品优质课后服务项目;在“第三课堂”方面,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打造精品社会实践、多彩社会活动。当前已经落实的拓展项目有:陕西溪谷森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茂陵博物馆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秦岭电气、陕柴重工的爱国主义及航空航海知识教育;法震学校纪念馆,魏野畴事迹展览馆,烈士陵园等革命志士事迹教育基地。
【主持人】王局长,近年来,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大家有目共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咱们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有请王局长给大家介绍一下。
【王 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我们教育人一切工作的核心。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课堂教学方面:全力增强各科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每一名任课教师都要紧扣教材,深入研究,精细设计课堂环节,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指导,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科学备考方面:准确把握“三情”(教情、学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础,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精准确定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计划,确保复课备考方向明、思路正、效率高。
在练考提升方面:精心练考是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最佳途径,各校练考坚持高质量、严标准,坚持“精讲精练”,“练、讲、评、纠”环节完备,确保练出能力,考出水平。
【主持人】当前我市的高一学生,作为迎接我省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批实施对象,面对这一重大变化,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比较困惑,学校也面临许多挑战,为此,咱们市局是如何应对的?目前工作进展的怎样?
【王 敏】其实,早在2016年,我们就已经开始了高考改革的筹备工作,在前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现已制定出了比较完善的《兴平市新高考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市实际,具有兴平特色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点解决了各校师资、校舍紧张问题,为新高考改革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通过“智慧高考”“局校两级平台”建设,为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技术支持和先进经验保障。
其次,我们积极组织开展了多层级、多场次的教师能力提升工程。要求高中教师全员参与部、省、市、县有关新高考改革的专题培训,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专业素养,为高考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
第三,我们在各高中探索建立了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为新改革背景下学生在生涯规划、选课走班、志愿填报及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与帮助。
目前,此项改革已进行将近1年,我们在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学生发展指导、选课走班指导等方面已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主持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市教育局在招生政策上规范;在有效推进“三个课堂”上目标明确;在提升教育质量上统筹规划,措施精准有效。让我们大家共同关注、支持兴平教育,积极推动兴平教育快速发展,继创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