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炫图正文
要闻动态 炫图 正文

【乡村振兴】比学赶超取真经 谋划产业促发展

时间: 2023-09-21 14:57:43
来源: 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王阿娟
责任编辑: 杨灿 审核:来萌

9月20日,兴平市三季度产业振兴工作现场观摩会走进全市5个街道办、8个乡镇,大家亮答卷、比作为、鼓干劲,这场观摩会亮点纷呈……

东城街道东城街道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围绕区位、资源和市场三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特别是组织各村因地制宜打造集体经济,迈出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其中时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时下挂面加工基地。2022年建成,建设挂面加工厂房、包装室、化验室、产品展厅等800平方米,主要是将300多家挂面经营散户联合组织起来抱团取暖,通过统一包装、统一规范、统一推广、统一经营,时下挂面单价提升1.5元,带动全村537户年户均增收13000元,目前时下挂面已被评为全国名特优产品,产品已占据兴平和周边县区,并打入咸阳西安等市场。

西城街道:西城街道始终把现代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针对土地政策红线吃紧,失地农民增加的发展实情,全力确保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问题,成立了项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0平方米的孵化中心办公区的西城街道就业创业孵化中心。自中心建成和实体入驻以来,先后与比亚迪西安基地、省经贸委下属易通人力资源公司、陕西家政保洁协会会长单位邦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陕西华山金生活服务集团、陕西建设技师学院等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与西城辖区所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发布用工信息,解决用工难。目前,已经通过平台直接为旭城实业集团劳务公司、兴平佳帮手实业有限公司、宏远安保有限公司解决就业6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100余人。

阜寨镇:阜寨镇坚持观念先行、思维先变,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探索布局了“一园一廊一带”(融合发展示范园,设施蔬菜长廊,生态果蔬产业带)现代农业总框架。先后打造了草莓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沿渭万亩设施蔬菜大棚、设施食用菌种植基地、时令水果种植区四大板块为核心的农业产业示范区。其中阜寨镇果蔬生态观光示范园。于今年7月份开始打,园区规划面积1000亩,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建成后可实现“种苗培育-设施种植-物流配送-文化创意-旅游研学”完整产业链,实现年产值3200万,带动劳动就业500余人。预计到2023年8月,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将建成占地1000亩的集订单种植、优质农产品品鉴、关中民俗展示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阜寨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

马嵬街道:马嵬街道围绕“全域谋划、要素聚集、全链发展”的思路,通过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全域化“扩面”,写好产业振兴“内涵丰富、提质增效、融合发展”3篇文章,稳步推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其中马嵬街道张村的大唐果蔬种植基地是马嵬街道大唐果蔬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隶属于马嵬街道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水果西红柿、大棚草莓等果蔬种植为主。该基地一期流转土地100亩,投资200余万元,于2023年5月动工建设,已建成恒温大棚6座,温室大楼24座。同时该基地将与马嵬街道大唐果蔬加工基地紧密组合,形成果蔬等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仓储、销售的闭环,并依托马嵬资源优势,发展果蔬等农产品观光采摘的农旅产业,最大程度发挥农产品商业价值,该基地的自建设运行以来,每日可吸纳50名剩余劳动力,可帮助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15万元。

赵村镇:赵村镇以加快乡村振兴为统领,聚焦聚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立足实际、发展农牧果蔬产业,用实打实的措施和行动,带领赵村群众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其中赵村镇集体经济产业融合示范基地为该镇最成功的一个产业亮点。该基地建于2022年9月,按照“政府投资、集体领办、能人经营、社会参股”模式,由赵村镇投资100万元,小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导经营,目前占地110亩,有50座春秋大棚、主要种植上海青、菠菜、黄瓜、吊兰西瓜、金丝葫芦、贝贝南瓜等中高端蔬菜水果。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5个月时间获得经营纯利润10万余元,带动周边脱贫户就业1700人次,成为全市第9家就业帮扶基地。预计2023年将为小田村村集体带至少50万元的年纯利润,带动周边脱贫户就业6000人次,增加群众务工收入30余万元,目前投资200万元的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建成后产业基地规模将达到200亩地,100座大棚。

桑镇:桑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产销融合,定位大西安“粮袋子、菜篮子、果园子”,构建“一轴两区三中心”的镇村产业发展体系,其中桑镇特色农业种植中心“兴平市本草农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桑镇特色种植中心的一个亮点。该合作社由桑镇本土职业农民带头、附近群众参股,占地200亩,合作社秉承农耕文化,按照古法开槽整理土地,堆肥起陇筑成有机肥基床,并引进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理念,布设物联网智能控制设备,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可根据需要自动开启和关闭滴灌、喷灌等设施。据统计,该中心年产值达400万元,带动百姓增收40万元。

汤坊镇:汤坊镇聚焦辣椒特色产“业”,调动辣椒经营“人”力资源,积极争取各级“财”力支持,发挥科技特派员“智”力优势,拓展线下网上多渠道“销”售网络,全力以赴打造“辣椒小镇”。在“辣椒小镇”一期建设中,他们注重辣椒产业和辣椒文化两手抓。依托镇域内辣椒龙头企业,打造占地1300平米的辣椒体验馆,全景展示兴平辣椒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并提供采摘体验、特色餐饮、商务会议等服务。目前一期占地面积约200亩,已建有辣椒大棚50座。

丰仪镇:丰仪镇围绕产业振兴,以现代农业“链长制”为抓手,对标首位产业和特色产业,打造建设五大产业园,全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活力持续释放,走出了一条产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其中丰仪镇农业观光园产旅融合项目基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基地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基地种植面积接近3400亩,花卉鲁冰花、百日菊、醉蝶、波斯菊等奇花异草多次被央视等省内外知名媒体报道,吸引游客百万人次。目前基地已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发展链条。通过产旅结合,上半年实现产旅总产值1500万元,带动解决家门口就业200余人,增加劳务收入600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路子。

庄头镇:庄头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和产业振兴作为强镇兴村富民的重要抓手,依托特色果蔬、高端花卉、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据了解,庄头镇花卉产业园始建于2019年,占地约560亩。由秦兴苑花卉和千穗花卉两个基地组成。其中千穗花卉基地,占地约180亩,主要种植时令花卉、观赏花木、花镜植物,栽培亚热带高档花卉和特色花卉。园区分为花卉培育区、观赏区、展销区、林下休闲露营区等多个板块,现初步形成区域性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上半年综合销售收入接近230万元,预计全年收入突破500万元。

南市镇:南市镇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建园区、兴产业、促增收,用心用情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市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南市镇众合现代生态农牧示范园位于兴平市南市镇北市村,是一家集畜禽养殖、良种繁育、特色种植、农牧产品深加工与销售的现代化生态种养结合为一体的示范园区,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335亩,其中养殖区100亩,种植区230亩,办公区5亩。预计全年出栏商品仔猪27000余头、育肥猪13000头,年产值4200万元;种植叶菜和羊肚菌特色产业100亩,新规划流转土地80亩,解决群众就业100多人,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先后荣获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咸阳市规模养殖基地、咸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店张街道:店张街道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效益,全办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稳步提升。其中东西张黄桃产业示范园就是该办产业融合下的宠儿,产业园占地380亩,主要已种植甜度高的黄桃新品种为主,平均亩产4000斤,主要销往西安、咸阳大型商超,按盒销售,每盒12个,销售价80-100元,产品供不应求,园区常年务工人数在10人左右,采摘季节务工人数50人左右,每人每天工资在80元-120元,年增加群众务工收入35万元。

南位镇:南位镇以“产区融合、农旅互促”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镇、生态美丽宜居镇、观光旅游休闲镇”建设。其中最耀眼的就是秦耀园艺有限公司,总投资7500万元,占地面积600余亩,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现代化农业企业。近年来,秦耀园艺公司在联农带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向群众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00多万元,支付群众务工费用320余万元,带动农户代培苗木,实现增收340余万元,实现了企业和农户互利共赢。

西吴街道:西吴街道办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要务,结合西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耕地资源限制,突出党建引领,持续在农业产业精细化、劳务输出组织化和村集体经济联动化上下功夫、做文章、求实效,全力构建镇域产业发展新格局。结合实际,按照“党委政府主导、第三方运营”的模式,打造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企业、个人信息数据库,搭建用工求职平台,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的“两难”问题。先后已和辖区内55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截止目前,全办国外务工78人,外出国内务工5109人,辖区内务工4029人,人均年收入6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